发布时间:2015-02-02 19:5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揭秘世界各国对于安乐死的立法。前段时间,安徽省六安市一对夫妇祈求为儿安乐死遭拒绝的新闻引起社会的众多议论。的确,为了让即将离去的人不再忍受疾病的痛苦,有些人会选择安乐死,下面就看下世界各国是如何对待安乐死的。
当人们感到死亡临近又无法避免时,毫无痛苦的死去成为了看似较优的“选择”。因此,安乐死这一概念被逐渐推入到了人类的社会概念中。虽然结束他人生命这一行为听起来有背律法要求,甚至有人认为其行为严重挑战并损害了社会及医学伦理。但其支持者却认为,帮助病痛患者解除极端痛苦,是人们对死亡的一种理性接受,也是对死者尊严的维护。安乐死:到底是痛苦的解脱,还是人伦的漏洞?
“安乐死”的英文源出于希腊语,原指“快乐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其实,人类在史前时代就面临安乐死问题,如游牧部落在迁移时常把病人、老人留下来,让他们自生自灭;在发生战事时,常把病人、老人击毙,以免他们被俘而遭受虐待。
作为一种人为结束他人生命的行为,安乐死从来都备受争议。支持者认为,安乐死是在病患者极端痛苦而不堪忍受的情况下,以人为的方法尽早结束其生命的医疗行为,是人们对死亡的理性接受,不同于一般的故意杀人;反对者则指出,安乐死是医生主动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与医学治疗的目的相背离,是一种犯罪。
进入21世纪,安乐死立法在个别国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荷兰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安乐死法案;比利时也于2002年通过了安乐死法案,明确认可对安乐死的操作。此后,很多国家都重新认识了安乐死问题,并将安乐死作为“受嘱托杀人”或“经被害人同意的杀人”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刑法典中给予特别规定。
《看看世界各国是如何对待“安乐死”的》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alth.yuduxx.com/news/12310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