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 >

老人管好自己的保命钱 别被高收益忽悠

[摘要]关于理财,有个小品里的段子最贴切: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人活着,钱没了。当退休工资上涨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老年人应该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财知识,防范风险,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圆满。 避免两种极端 退休老人的年龄状况和相对有限的工资收...

关于理财,有个小品里的段子最贴切: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人活着,钱没了。当退休工资上涨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老年人应该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财知识,防范风险,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圆满。

避免两种极端

退休老人的年龄状况和相对有限的工资收入,决定了他们是一个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投资群体。因此,老人理财投资一定要“稳”字先行,考虑大局,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极端的情况。

追求激进。一些激进型老年朋友投资理财只看收益,他们本该含饴弄孙安度晚年,却还在股市中冲冲杀杀。

对于股票这类波动巨大的投资项目,如果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考虑。但一般而言,由于60岁以上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因此不推荐股票这类高风险型的投资项目。

过分保守。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一个拾荒老太太,每日食不果腹,过着形同乞丐的生活,在悲惨中结束了生命。在人们整理其遗物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位老太太竟然有一张六万元的存折。

很多这样的中国老人,不舍得花钱,有很深的忧患意识,加上收入有限,因此在消费上十分谨慎,能省就省,买东西挑最便宜的,有点钱就全部存银行。这种保守的理财方式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甚至使养老都成了问题。

别被高收益忽悠

老人在奋斗一生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一笔积蓄,容易被骗子们盯上。加上理财知识缺乏,防范意识差,不乏一些老人,理财被骗落入陷阱,损失惨重。那么,老人理财时该如何防骗呢?遇到以下三种情况,就得留神了。

高息诱惑。骗子们善用高收益“哄骗”老人,怎么破局呢?很简单,就是“我不相信”。任你吹得天花乱坠,我自“岿然不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背后可能就是高风险。老年人承受风险能力弱,稍有不慎就是不能承受之重。一般情况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就要警惕了。

现在很多投资项目和保健品广告一样,在各种电视、报纸上砸广告,骗很多老年人去投资购买。当你在媒体上了解到一个很诱人的投资项目时,别轻信。掏钱之前,要善用互联网或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情况。

常常也可以看到一些游走在马路街头的“理财顾问”,他们受聘于一些民间投资机构,非法吸钱,然后再高额放贷牟利,肯定是高风险的。投资理财,应到银行、保险、证券等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不要轻信街头理财公司的宣传和诱导。

电信诈骗。公安部曾有数据统计,电信诈骗受害者多为老年人。防范电信诈骗注意做到“三不”: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任何陌生人汇款、转账。

销售误导。很多老人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却碰上了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保险推销员,买完回家仔细看才发现是保险,要连续投资多年,养老钱才能取出。为避免悲剧发生,在购买之前要向销售人员核实产品是否为保险产品。


《老人管好自己的保命钱 别被高收益忽悠》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alth.yuduxx.com/news/26058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