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病人太多,而基层医院的病人却寥寥无几,这样的供需矛盾一直是医疗行业一个突出问题。
最近,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就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印发了相关实施意见,敲定了推进分级诊疗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目标瞄准“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不出县”。
当就诊需求扎堆于大医院,“处处排队、一床难求”成为常见场景。“大医院病”不仅导致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同样也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建立分级诊疗机制作为治疗“看病难、看病贵”的处方,的确药对其症。不过,分级诊疗机制,其实并非新鲜话题,无论是小病回社区,还是社区首诊制,类似的尝试,早已有之。既然是屡败屡战,这次有何新意,又胜算几何,显然才是公众最关心的。
现实中,一些地区的基层社区医疗服务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但却并未获得公众的认同。相当数量的公众,仍然不愿意“委身屈就”基层社区医疗,“大医院病”愈演愈烈的背后,的确有固有成见需要打破。
不过,即便扎堆大医院一定程度来自偏见,却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与其他商品和服务有所不同的是,事关
健康与生命的医疗服务,其实很难简单通过市场竞争或是差别定位来分流不同的人群。既然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冒风险,相对更可信赖的医疗机构,必然是公众就诊的首要选择。因此,相对实力薄弱、医疗服务人才缺乏的卫生院虽然资源相对空闲,但公众却仍然更愿意扎堆大医院。因为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实力,尤其是医疗团队与人才上更加突出。更何况,去大医院找名医看病的花销和成本,其实并不比基层医院的普通医生贵多少,花差不多的钱获得名医就诊机会,很大程度上也是大医院人满为患背后的普遍心态。
而对基层卫生机构来说,相比硬件的投入,人才队伍的培养并非花钱就可以搞定。这方面,更需大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形成共建合作的机制,人才与资源的共享,让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管理水准得以提升,并就近惠及周围的患者。此外,为了形成有效的分流引导,在药费以及诊疗费用的优惠上给予基层医疗机构更大的灵活性与补贴,让医疗服务的价值有市场化的体现,引导患者按需就医,也未尝不是实现诊疗分流的必要价格机制。而除了形成差别化、层级化的价格体系之外,医疗服务价格本身向其价值的回归同样不无必要。否则的话,即便价格和报销比例拉开了差距,只要大医院名医的医疗服务价格仍然远远偏离市场价值,低价仍能买到高端服务,扎堆现象恐怕仍然难以缓解。
基于上述视点,为医疗供需矛盾开出分级诊疗的“处方”,当然没开错,但这剂“药方”要想兑现其疗效,除了想方设法对患者做必要的引导之外,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真正归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与能力的增强并重获公众的信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山东为医疗供需矛盾开出分级诊疗“处方”》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alth.yuduxx.com/news/299283.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