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6 10:1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黄海爆发浒苔绿潮 盐城射阳海域成重灾区,据报道,最近,省海洋和渔业局统一部署,省海洋渔业指挥部组织10艘渔船开赴盐城近岸海域,打响浒苔绿潮“围歼战”,最大限度减轻绿潮对海洋生态环境、沿海景观的影响。
射阳海域“围歼”浒苔
6月8日13时许,指挥船中国渔政32505船,率苏如渔05222船等10条渔船编队从南通出发,劈波斩浪,一路北上。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6月6日发布的绿潮卫星遥感监测图显示,黄海绿潮分布面积达16900平方公里,盐城射阳海域是浒苔绿潮的重灾区。
船出如东小洋口港四五海里,浑浊的海水里突然出现一簇簇、一团团絮状的绿色漂浮物。再往北行,水面漂过长达数千米的绿色带状物。船员告诉记者,这就是浒苔。
浒苔为绿藻纲,石莼科,藻体鲜绿色,由单层细胞组成,围成管状或粘连为带状。在适宜的海水环境和温度下,浒苔繁殖速度惊人。
23时左右,船行至盐城市大丰港海域,夜色笼罩,海面漆黑一片。指挥船船员突然发现海面有大片浒苔。“北纬33°32′,东经121°25′,有大片浒苔,各渔船就地打捞。”省海洋渔业指挥部海监渔政执法三大队队长彭建新通过船用对讲机,向跟随其后的渔船发出指令。
在探照灯的照射下,记者看到船舷两侧团团簇簇的浒苔随着浪头涌动,远处的水面仿佛铺上了一层暗绿绒毯。由于光线太暗不便作业,在连续打捞两个多小时后,船队继续北行。
9日凌晨,船队抵达射阳河口海域。指挥船发现多处连片的浒苔绿潮,范围较大者连绵数海里。10条渔船各自开辟战场,打响了浒苔围歼战。
渔民们在船舷一侧装上特制的拖网,在浒苔间来回穿梭,绿色的“绒毯”被慢慢蚕食。一个上午下来,各条船上都装得满满的,纷纷驶往等待接卸浒苔的“海状元”号打捞工作平台卸货。
9日22:30左右,最后一艘渔船卸货完毕,最多一船卸货241包,超过预定目标,多数渔船完成任务数过半。
10日凌晨4时,在指挥船带领下,忙碌的打捞工作又开始了。各渔船连续作战,打捞战果捷报频传。
10日15:00左右起,海面流急浪大,指挥船随着波浪摇摆不定,一艘艘满载浒苔的渔船难以靠上“海状元”卸货。省海洋渔业指挥部指挥人员沉着应对,命令渔船就地抛锚待命。19时许,在涨落潮间歇时段,浪头稍稍平稳,渔船抢抓时间卸货。
到10日晚,10艘渔船共打捞浒苔3165包,总计干重近500吨,超出预定打捞目标。
年来黄海沿岸浒苔绿潮爆发频繁。根据《2015年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江苏管辖海域浒苔绿潮单次最大覆盖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全年浒苔绿潮持续时间为95天。另据《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黄海沿岸海域浒苔绿潮分布面积是近5年来最大一次,较近5年平均值增加了48%;最大覆盖面积比近5年平均值略大。
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监测评价部部长袁广旺参加了此次打捞行动,并对浒苔绿潮爆发情况进行现场监测。他介绍,关于浒苔绿潮爆发的原因,业内专家各持观点。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浒苔是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而海水富营养化与人类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适合的水温下,浒苔生长速度极快。有研究表明,在北纬34°左右,由于水质变清、光合作用增强,浒苔生长率每天可达10%至37%。按照这一生长速率,30天至40天后浒苔生物量可达数百至上千倍。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和受海流、风向的影响,浒苔绿潮呈现南北漂移的现象。
浒苔绿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遮盖大片水面,大量吸收海水里的营养盐,不利于海洋生物生长,对滩涂水产养殖也有负面影响;二是浒苔死亡后腐烂变质,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对水体、空气造成污染;三是登滩后影响海滩景观,对旅游业发展造成影响。
袁广旺告诉记者,今年,国家科技部把“浒苔形成机理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列入“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目的是弄清浒苔形成机理,提供经济适用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技术,建立浒苔资源化利用规模化产业基地,为解决浒苔问题提供系统性技术方案及实施机制。
我省近年来加大对浒苔绿潮的研究投入。从去年开始,在浒苔绿潮爆发时,开展打捞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同时通过打捞工作研究掌握江苏海域浒苔绿潮生长状况、打捞适宜度及资源利用率等情况,建立系统性的浒苔绿潮防治联动机制,开展浒苔绿潮防治和资源化利用。
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副指挥魏建国介绍,为了打好这场围歼战,省海洋与渔业局做了周密部署。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动,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船舶监视监测等手段,构建起海陆空一体的浒苔绿潮监视监测网络,高频率、高密度监视监测,实时发送浒苔绿潮信息监测预报,密切关注江苏相邻海域的浒苔绿潮发展动态,预测分析对江苏海域的影响。
赴射阳海域前,省海洋与渔业局就打捞、处置、监测进行任务分解,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对打捞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让他们熟悉打捞、装卸流程,进行安全教育,并为每艘渔船配备专业网具、卡包,明确安全责任。“此次行动我们超额完成了省局布置的打捞任务,有效缓解了射阳海域浒苔绿潮灾情。”魏建国说。
对重点海域浒苔实施清理打捞,是降低浒苔绿潮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打捞上岸的浒苔如何处置,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9日上午,记者搭乘指挥船上的小艇,登上“海状元”号浒苔绿潮打捞工作平台,了解浒苔的处置情况。“海状元”号工作平台来自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由平底驳船改造而成,满载3000吨,专门用于浒苔打捞、脱水和运输。省海洋渔业部门专门租借此船用于浒苔打捞清理工作。
“海状元”的船首有个巨大的喇叭口,喇叭口沉入水下吸取浒苔后,通过传送带将其送至脱水装置,浒苔被压去水分后堆放在巨大的船舱内。“海状元”还能处置存放由渔船送来的浒苔包。记者在现场看到,两艘满载浒苔的渔船分别停靠在“海状元”平台的左右舷。“海状元”上两台吊机同时开吊,工人们把装满浒苔的卡包送至脱水装置中压榨脱水。
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连续9年侵袭山东沿海,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浒苔的资源化利用工作。政府部门专门拨款建造、改装船舶用于浒苔打捞、处置,青岛市还鼓励化工和饲料生产企业,将浒苔用于生产海藻肥料和提取药物成分。近年来,我省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开展了浒苔资源化利用研究和产业化,此次浒苔的接收单位好徕斯肥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他们用浒苔加工的有机肥深受市场欢迎。
袁广旺介绍,浒苔富含蛋白质和有机质,可以加工成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浒苔中可提取出浒苔多糖入药;浒苔可加工成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由于打捞上岸的浒苔数量巨大,目前较好的处置方式还是加工成肥料。
11日下午,“海状元”满载浒苔,起锚驶向射阳港。一支车队等候在码头,将把这些浒苔运往好徕斯肥业有限公司。
完成打捞任务的渔船编队归航。回望苍茫的海天之间,水面恢复了其原有浑浊的黄色,偶尔还能看到丝丝缕缕的浒苔漂在海面上。浒苔绿潮一次次爆发警示我们,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要保护好海洋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永续发展的空间。
《黄海爆发浒苔绿潮 盐城射阳海域成重灾区》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alth.yuduxx.com/news/44703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