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30 08:3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男子发现80公斤太岁 希望专家帮忙鉴定下,据报道,最近,有网友曝河北香河村民小李发现了一只“太岁”,重大约80公斤。小李希望能有专家帮助鉴定一下“太岁”的价值。而小李的母亲则希望能用这个“宝贝”换来收入,为儿子讨个媳妇。
记者发现,有关太岁的新闻常见诸报端,但对于太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以及其药用价值,目前尚无定论。近日,记者来到河北香河县安平镇某村小李的家中,见到了这只“太岁”。只见一块外表黑乎乎的肉团状物体躺在村民的库房地面上。这块“肉团”触感柔软而有弹性,摸起来有少量黏液,闻起来并无任何气味。肉团有个切口,从切口往里看,里面呈现半透明的肉色,看起来和牛皮筋有点儿相似。
当着记者的面,小李和一名网友合力将这块肉团放在电子秤上称量,重量定格在80多公斤。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希望有人能够帮助鉴定一下。”小李说,他两三天前在离家不远的水塘里抓鱼时,在浅水区域触摸到这一奇怪的物体,“用手摸到了一块软软的东西,吓了一跳。仔细摸一下,最后发现有这么大一块物体。”
小李和父亲用三轮车将“肉团”带回,放在了库房里。“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个东西好像就是太岁,听说有药用价值。”
小李说,自己将“肉团”弄回来时,并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存放,也不知道到底什么味道,于是就割下来一小块,放在锅内煮了一下,感觉不太好嚼。切一块烧了一下,烧过之后遗留黑色的碳化物。
小李的妈妈向记者表示,家里无意中得到了这么一个“宝贝”,感觉很稀奇,现在儿子还未婚,希望能靠着这个“宝贝”为儿子赚回结婚的费用。 媒体报道辽宁农民卖“太岁”赚百万,近年来,“太岁”时常见诸报端。近期较为轰动的一则有关“太岁”的新闻报道称,2015年3月,辽宁农民王承德意外获得140斤“太岁”,几乎在一夜之间成“网红”,甚至被称作“王太岁”。
此后的一年间,王承德基本上是在卖“太岁”中走过来的,“太岁”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由最初的一斤一万卖到一斤十万。如今,一年过去,“太岁”最终给王承德带来了将近300万元的收入。今天上午,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发现,网上也有人出售太岁,标价为5000元每斤。网上的这名卖家表示,自己所售太岁肉肯定是真的,太岁是从东北购入,切开零售。
疑问,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古代典籍里有记载,大家稀奇围观的同时,很少有人知道“太岁”是何物。有媒体称,“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还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记者搜索相关资料发现,在古代典籍中,对“太岁”有多处记载。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太岁”分纤维状“太岁”和肉胶质“太岁”两种,纤维质“太岁”产于大山,无弹性,近灵芝;肉胶质“太岁”产自大地,有弹性,有肉质纹理。“太岁”生长十分缓慢,一年只生长5%。
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视肉”“聚肉”“肉芝”。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常见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个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