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变僵尸 原因:心理
疾病造成,据报道,在重庆开县有一名8岁小男孩,有一次晕倒后性情大变,白天正常,到了晚上行为却如僵尸,嚷着要吸血。村里的人都很害怕,其父带他到医院检查,经心理医生检验,发现他患上歇斯底里症。
重庆市开县白桥乡是一座深山中的小镇,由于离县城路途遥远,长期以来村民们生活的闭塞而安稳。一名八岁男孩变“僵尸”的消息在这个村里炸开了锅。
八岁男孩变僵尸
这名男孩名叫舒翱,自从他发病之后,村里的人对他十分排斥惧怕,纷纷传言他是被僵尸附体,其父多次带他到重庆医院检查,最终确认舒翱是患上了癔症。
心理咨询师通过玩
游戏的方式对舒翱进行治疗,并找出他患病原因。舒翱是一名留守儿童,其父母在深圳打工,隔一年回来一次,且父亲对其期望过高,奉行“打的
教育”,对舒翱不是打就是骂,舒翱感觉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此外,舒翱与奶奶住在一起,家中摆放着一口棺材。
当地的习俗是,晚辈要对长辈尽孝道就是要提前准备好一口棺材。此前,疼爱舒翱的外公去世令他大受打击,这口棺材令其惧怕疼爱自己的奶奶也会死去。
据心理咨询师介绍,每次发病后,父亲都会对舒翱有求必应,舒翱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满足,而这种强化了舒翱的行为模式,另外,舒翱也有接触僵尸主题的影视作品,于是,所谓“僵尸附体”的行为也越来越夸张、越来越恐怖。
经过治疗,舒翱没有再发病,人也变得开朗。目前,我国农村有着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而这些照顾很难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八岁男孩变"僵尸"虽是癔症所致,但留守儿童的心理
健康却不容忽视。
留守儿童三大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三大心理问题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杨艳杰教授认为,这些孩子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
情感丰富而脆弱——— 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在她看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自我封闭 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 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认知偏差 内心迷茫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
社会。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如何调节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如何调节
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能力
1、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留守儿童” 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养
抗挫折能力培养
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思想预测
思想预测是指人们根据思想活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事先估计和分析产生思想问题和不良品德行为的可能性,以求及早预防和早期纠正。“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缺乏父母之爱的生活环境中,经常产生思想矛盾,自卑心理严重,情绪常常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俗话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留守儿童”思想面貌的变化不管顺向进步还是逆向发展,预先总会有迹象。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为了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形,往往有意特设一些情境,来预测心理健康的程度。像这种“征候预测法”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细微之处入手,要善于驾驭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在确定预测方法时,要明确预测目标,掌握“留守儿童”思想主流发展的趋势,或者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得到及时的指导。
2、心理保健
留守儿童心理保健
教师要有意识的教给“留守儿童”心理保健的方法,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使其心理趋于稳定和平衡。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转移法
要学会自觉的转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对正在经受精神折磨的儿童,要让他设法摆脱眼前的情境,如倾听自己喜欢的
音乐,或者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通过一些群体的
娱乐活动,如下棋,练习书法,画画等有有益的活动来消除当时不正常的情绪。
宣泄法
留守儿童宣泄法
压抑、自卑,自弃等心理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状态,要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得以排解:可以通过写日记诉说,给远方的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诉说,也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等方法,及时疏导心结,化解积郁,求得心理平衡。还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师长,倾吐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以解除内心的冲突。
自我暗示法
成语中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暗示作用能够强烈地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起显著的导向作 用。当记恨念头产生的时候,要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压抑自己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要不断的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处理的很好”、“我不比别人差”,不轻言放弃。经常性的努力,不懈的锻炼,会使其走出自卑的阴影。
温馨提示,对于孩子而言亲情的温暖比任何事物都要重要,特别是心理还没有成熟的青少年更需要家人在身边照顾.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对孩子日后的生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家长们别只顾着赚钱,抽空多陪陪孩子吧!
《8岁男孩变僵尸 原因:心理疾病造成》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alth.yuduxx.com/jbbk/348189.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