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因污染致大多人搬迁?浙江绍兴一个古村,早先的江南水乡被重污染环绕,患癌人数增加,也被称为癌症村。
古村因污染致搬迁另一地方绍兴三江村,因钱塘江、钱清江和曹娥江三江汇流而得名。其有确切记载的历史始于明洪武年间。600多年来,村庄一直保持着古时“九桥、九庙、十三弄、七十二口井”的基本格局。
2000年8月,绍兴袍江工业园成立,三江村被纳入规划。各类工厂蜂拥而入,到2010年时,入驻工业园区的各类企业已多达3800余家。
在2011年的时候,村里因癌症过世的人突然之间增多。村里有人在网上发了一篇关于“三江村是癌症村”的帖子。帖子流传得很快,“女孩子都不愿意嫁到三江村来,说三江村名声不好。”
2014年,在三江村村民强烈要求下,袍江开发区正式启动三江村旧村改造,袍江管委会表示,三江村拆迁是袍江实施的一项
民生工程。10月28日,三江村村支书杜建明在拆迁动员会上宣布拆迁启动,截至当年12月底,签约率达97%以上。目前,签约户的房屋已基本腾空,不少三江村拆迁户已搬进新居。
在这15年间,工业用地不断压缩农村土地空间,整体拆迁中历史风貌建筑如何保护,搬到新居的村民还面临着对城市化的诸多不适。中国农村的种种矛盾纠结在一起,这座百年江南水乡一个都没能逃过。
2014年,绍兴市环保局对袍江的环保评估是:“袍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约占绍兴全市本级的70%,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而三江村,正好坐落在这些重污染企业的中间。
“现在的处理办法,就是让生活在污染区的人先撤离,然后再来治理,因为环境治理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包括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被污染的大气、土壤、水的综合治理。”袍江环保分局局长赵四海表示。
房屋拆迁后,陈阿土打算等三年之后的安置房。为了种菜方便,陈阿土就和妻子住在菜棚里。他说自己一辈子只会做一件事情,就是种菜,“这边的菜地能种一天是一天,实在是舍不得离开这里。”
程兴娥家里以前也有菜地,在征用为建设用地后,丈夫顾寿松就开始出去打零工。2010年,由于孩子要上大学,各方面支出较大,顾寿松决定去村边的印染厂
上班,年收入可有稳定的2万元左右。
工作时间从早7点到晚7点,顾寿松刚开始做了3年装卸工,后来洗了2年染料桶,即使当时他每天戴着手套和口罩,穿着保护服上班,但回到家里身上还是有涂料。
两年前,54岁的顾寿松被诊断患上肠癌。程兴娥说,当时她连癌症是什么都搞不懂,但是还是一心要救治丈夫。程兴娥东拼西凑了20万元钱,让丈夫共接受了2次手术、17次化疗。最终,顾寿松还是没能挺住,撇下妻儿撒手而去。
《古村因污染致大多人搬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alth.yuduxx.com/news/350586.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