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03 11:4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从2011年开始到至今,与"新医改"相关的内容在年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的比重正逐渐增加。
在2016年的报告中,国家首次明确了包括分级诊疗、大病医保的明确目标,首次提出改革医生的薪酬体制,并且再次加大了政府对于医改的投入。
新医改中有关医生群体的部分被数次提及:包括加快培养全科、儿科医生,并且要改革医生群体的人事薪酬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对医生群体进行体制内改革,有了这些医改"攻坚"可以成行吗?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医改力度究竟如何?记者在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和业内投资人时得到建言:体制外的"供应量"不放开,加再多的投入、再多的体制内改革,恐怕也是不够的。
那么,什么是体制外的供应量?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看来,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的进入以及医生的多点职业、自由职业的放开才是增加供应量的关键。
"从2009年以来,新医改的思路一直是通过扩大政府投入来促进医改,这一次的方案中,政府的投入还在继续加大。但这次,对于体制、制度的改革力度,体现得并不突出。"蔡江南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医疗部分的改革规划,相比较过去五年,不少改革举措在2016年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比如,明确了分级诊疗试点要在70%左右的城市进行;中央财政对于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增长9.6%,达到160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由2015年的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 40元提升到45元。
"相比较以往,在这次的工作报告中政府对于医疗投入继续加大,这说明,目前通过加大投入来促进医改仍旧是主要的方式。"蔡江南表示,"但我认为,此次在体制、制度改革的深入性上仍然有所保留,特别是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如何让政府放权、实行医院的法人治理制度的改革、医生成为自由人的改革此次并没有提到。"蔡江南表示。
对于蔡江南的表述,投资界人士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在此次的表述中,分级诊疗、医生薪酬体制改革更多的是体制内的改变,没有突破公立医院的架构。从供应量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提升。"高特佳投资合伙人王海蛟说。
医疗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实上,涉及体制内外的改革被业内普遍看做了是此次新医改的"攻坚阶段".包括业界学者和投资人士看来,此次医改推行至今,政府的态度仍是谨慎为主。
"真正要落实分级诊疗一定要解放医生的生产力,推进医生的多点执业、自由职业,才能真正把分级诊疗落到实处,但很可惜,这些内容在这次的报告中并没有被提及。"蔡江南说。
《医改推行到现在 政府依旧谨慎为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alth.yuduxx.com/news/36837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