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9 08:5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医改以来,各项政策相继出台,尤其是对于人们就医的改动,私人诊所大热,那么,这些私人诊所到底能给我们多方便的生活呢?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就近”!这让编辑想起最近挺火热的新闻:北京市将探索建立医生自主创业制度,今年5月份就开始允许在职医生开办私人诊所。
换句话说,今后大医院不能“独霸”医生了,他们想在哪儿坐诊就到哪儿坐诊,不想奔波的话,还能自己开诊所。
领导还强调,配套制度改革也会跟上。真的假的?力度还挺大。编辑忍不住想了想今后——
头疼脑热不着急 下楼拐弯就能医
一直以来,我们是这样描述看病的——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救护车一响、一头牛白养……不说多,说多了都是泪。
国家也不是不想改变“看病又难又贵”的局面,于是我们渐渐看到“优质资源下沉”、“社区医疗网络”、“层级就诊模式”这些专业词汇。
看上去很美,可也只是看看。大街上随便抓几个人问问,您去过您家所在社区的卫生所吗?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都不知道在哪儿;没去过;去过,去打针……
事实证明,社区诊室宽敞明亮、设备高大上,患者也不见得就买账,顶多也就是个注射室。真能吸引患者去社区医院看病的,那还得是大夫。
如果真有一大批有能力、有精力、有意愿的大夫能走出医院,开办诊所或者到社区医院坐诊,那对老百姓可“真真儿是极好哒”!
未来,咱有个头疼脑热,说不定出门下楼,拐个弯儿就能瞧上大夫啦。更幸福的是,这大夫还有可能就是以往你削尖了脑袋都排不上的那一位。这个,可以有!
大病不用找熟人 绿色通道进家门
想想挂专家号那架势,没人心里不害怕。预约挂号网站上,哪怕主任医师的头衔儿前面还有个“副”字,等上个把月也是常事。
不想等啊,那您请早儿,四更天儿出门,五更天儿排上队,估计还能捡个漏。要是碰上急症,那真能急死人!
实在不行,那只能托关系、找熟人。为了看病,别管这关系拐了多少弯儿,也得厚着脸皮去认亲。
所以编辑认为,这私人诊所越来越多的好处,日常就医方便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急症大病时,通过诊所连接大医院与患者家庭的生命通道。
毕竟,真正能够将私人诊所开起来的医生,绝大多数还是能够于所在医院独当一面的“带头大哥”。就算不是大哥级别的,谁还能在自己的工作单位一个熟人儿没有啊?
表面上,他们似乎脱离医院开始了单打独斗,实际上,他们的身后仍然是规模巨大、实力雄厚、技术高超、设备先进的大医院。碰上确实需要去医院就诊的患者,您说是患者自己找上门儿管用,还是咱们医生的一句话管用?
对于患者来说,这条以“大医院—专家—小诊所”为链条的绿色通道才是真正的难能可贵。
过去看病一头驴 今后只要一只鸡
曾经,看病贵到啥程度?编辑查了查,说一头牛白养可能有点夸张,但说一头驴白养,也还贴切。
今后,私人诊所若增多对于缓解看病难问题,绝对是一把利器,方便、及时、可靠。可是,贵吗?
不能埋怨患者不知足,买东西还有“物美价廉”一说,医疗服务凭啥不行?况且,患者也没指望看病不花钱,只是希望能便宜点,至少是能够负担的程度。
之前说过,领导表态配套制度将会跟上。编辑想到,若从国家到地方真的下定决心力保“医生开诊所”,不知这股改革的春风是否能将医保制度也一并吹绿呢?
届时,诊所看病“只要一只鸡”,咱何乐而不去?
治病救人感情真 医生患者重信任
过去一年,医患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张,归根结底,是因为没了互相信任。患者老觉着医生的诊治不靠谱,不是害命至少也谋财;医生也老觉着患者都手握录音笔,怀揣大砍刀,为了不被算计,都省着、悠着。
为什么没了信任?编辑突然想起小时侯因为外伤或者拉肚子,经常被爸爸背着去一家忘了是镇医院还是卫生所的地方看病。其实,编辑几乎所有的小病痛都是那里的同一位医生伯伯帮忙搞定的。
换药时,他会安慰疼得龇牙咧嘴的编辑;打针时,他会问东问西,安抚编辑恐针的小心灵;打点滴时,他还会时不时在旁边问学习问生活,逗编辑开心。
虽然编辑从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还是清晰记得他打的屁股针,居然一点也不疼。初中时,编辑离开了那里,此后看病的医生,坦白说,未曾记得过好。
之所以没信任是因为没感情。如今的患者对于医生来说,大多是交谈三五分钟的“一次性患者”,医生同样也是患者的“一次性医生”。这样的相处和沟通模式,何来感情,更无信任?
如果今后越来越多拥有德艺双馨的医生、科学合理就诊流程、温暖细致服务态度的诊所各处开花,人们还会起早贪黑地去排队看感冒吗?
人心都是肉长的,一旦患者愿意走进社区诊所、私人诊所看病,并与医生有了更多的相处和交流,那么,理解和感情都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长此以往,医患之间重建互信也就不是奢望。
编辑感悟:
展望了这么多的美好后,不能忽视的是,在职医生办私人诊所若要成为普遍现象,还有太多的关卡要过。医生个人的精力是否能合理分配、医院及制度的掣肘、找投资的困难、盈亏与风险自担产生的巨大压力……哪一关都不是能够轻松逾越的。
但编辑还是想说,最最重要的还是用高医技、真情谊去改变患者观念,一旦软硬件都具备,患者也愿意走进诊所,那所有的困难都能变成浮云。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