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健康频道 > 养生保健 >

手是百病之源 要时刻注意保护和观察

[摘要]手是我们日常活动用的最多的地方,所以接触到得东西也是最多的,相辅相成的,细菌也是最多的,所以手要是乱摸的话也是会很容易生病的,但是神奇的中医从你的手上的变化就能看出来你有没有...

手是百病之源 要时刻注意保护和观察

  手是我们日常活动用的最多的地方,所以接触到得东西也是最多的,相辅相成的,细菌也是最多的,所以手要是乱摸的话也是会很容易生病的,但是神奇的中医从你的手上的变化就能看出来你有没有病。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太空时代,但是对于一些身体上的疑难杂症,我们一样是没有办法的。


  中外各国都有学者不断在研究探索生命密码、生命奥秘,中华民族积数千年的经验,研究探索我们人体生命种种奥秘,包括探索自己双手的奥妙。


  “人类的手指蕴涵着许多秘密,当你伸出双手,就泄露了健康的秘密。因为人的手形、色泽、纹理、脉络都呈现健康的资信。传统医学认为,手是阴阳经脉气血交合联络的部位。按中医经络学说,经络系统中十二经均起止于手足,与手相关的有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这些经脉与全身的脏腑相应、气血相通,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时就会从手的形态、色泽、络脉等变化中反映出来。”


  因此,在很多时候,手诊其实是自我诊断身体情况的最好部位,因为非常的简单、方便,还容易实现,还及时。


  手上全息密码能治病


  人的生命密码和全息生命状态,是有一种外化显象方式。因为,人体的脏腑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变化、疾病,都会在一定的部位上有所反应,只要我们认真察视人体各器官部位上相应的反映,如在手象全息密码上的定位,就十分清楚。这里着重讲一下,为什么手上有生命密码和全息定位?


  一、手上的十二经脉与十指官能所属,对应的五脏六腑,以及八卦掌丘定位所示五脏六腑官能所属,都有具体轮廓,可以察视具体对应部位看病变。


  传统中医以脏为阴,腑为阳;内侧为阴,外侧为阳;桡侧为阳,尺侧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因此有手足三阴三阳经。三阳为阳明、少阳、太阳;三阴为太阴、厥阴、少阴。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无名指阴侧)、手厥阴心包经(中指阴侧)、手少阴心经(小指阴侧)。在 同一指上有阴阳二经,互为表里,也就是脏腑互为表里。这种表里关系,就使内脏的变化在手上显示出来,已为数千年的医疗实践所证实。


  二、 张颖清在1973年提出生物全息理论。全息学说认为手是一个息元,手掌、第二、第五掌 骨又各是一个经次级全息元,它们均能反映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刺激一定的全息穴(或区),可调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状态,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身的作用。


  现代医学证实手部神经、血管特别丰富,神经末梢、感受器种类繁多,分工精细,在大脑中枢所占面积最大,对手部进行适当刺激,可能改善神经与某些组织器官的功能。全息理论认为,生物体的任何一部分,都记载了生物整体的信息,手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自然包含着人体全部的生物信息。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四肢孔窍在手部均有其对应的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的任何病理变化,在对应的部位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过去的病变会留下痕迹,现在的病变会有明显的反应,潜伏的病变也会有须兆出现。


  三、据宇宙全息律、天人合一原理,中医明确阴掌对应五脏六腑功能,阳掌对应以脊椎骨骼系统为主的肢体筋肌功能,手指掌各部位的信息特征,可查过去、诊现在、知未来。人体手部皮肤的结构特点为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手掌表皮厚而致密,因缺少色素,有较好的透明性,且无汗毛干扰,可以观察到皮下气血的盈虚盛衰、异常形色的疏密浮沉。掌握了各种病变在手部反映的气色形态规律,就可以判断人体组织器官的健康状况。


  中国古代的手纹手相学,西方的皮纹学,都有过描述手纹手相病理、医理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消耗之间的形态关系。由于过于玄秘,隐语多,较难理解,但可以借鉴。


  四、手诊医学是通过手指、指形、指纹、掌色、指甲形态、手部血管、手腕以及手掌九区形色的观察,全面搜集诊断资料,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全息医学为基础,结合中医辩证、西医辩病,动态而直观的揭示人体健康及疾病的发展趋向,从而为治疗、保健提供客观诊断资料的全过程。



《手是百病之源 要时刻注意保护和观察》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alth.yuduxx.com/ysbj/52653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