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健康频道 > 养生保健 >

几种气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法

[摘要]气虚体质之人培补元气宜食可以补气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红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茯苓、薏米、饴糖、蜂蜜等。 以上药物均可作为作料制成药膳,或搭配起来代茶饮用。 神倦乏力可用西洋参或人参3克,...

  

几种气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法

  气虚体质之人培补元气宜食可以补气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红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茯苓、薏米、饴糖、蜂蜜等。


  以上药物均可作为作料制成药膳,或搭配起来代茶饮用。


  神倦乏力可用西洋参或人参3克,沸水冲泡当茶饮。


  反复感冒抵抗力弱者可用黄芪9克,防风6克,甘草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经常心悸、心慌、善惊易恐者可用太子参、枣仁各6克,甘草3克,用沸水冲服,代茶饮用。


  经常气短心慌、出汗劳累后加重者可用人参、五味子各3克,麦冬6克,每日沸水冲服,代茶饮用。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者,可用蛤蚧粉和人参粉各3克,每日冲服,早、晚各1次。


  而气虚表现在脏腑上主要有脾气虚、肾气虚、心气虚和肺气虚。


  脾气虛


  【症状表现】纳少,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白或萎黄,或见水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


  【成因】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调理方剂】四君汤、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来源】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1.5克,人参、白术各0.9克,炙甘草1.5克,当归0.6克,陈皮、升麻、柴胡各0.6~0.9克。


  【用法】上药混合,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空腹时稍热服。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炙甘草各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 克。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四君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切碎,研为细末,水煎服。


  【加减】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隔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功效】


  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肾气虚


  【症状表现】耳鸣、腰酸、性欲衰减、头晕健忘、脉弱、夜尿增多、小便不畅、倦怠乏力、双腿发沉等。骨质疏松、发育迟缓、小儿智力不足、月经量偏少、经期不规则、排卵期基础体温上升不多、更年期障碍、不孕、习惯性流产、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多尿频尿、盗汗、头晕目眩、耳鸣、四肢冰冷等,也都属中医所说“肾气虚损”的范畴。


  【成因】肾气虚是指肾脏功能减弱,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引发原因有很多,大家应引起高度的注意。


  【调理方剂】固阴煎。


  固阴煎


  【来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适量,生地、熟地各12克,山药、当归各9克,白芍6克,黄精12克,麦冬、甘枸杞子、丹参、沙苑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如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肉10~15克,或醋炒文蛤10克,或乌梅肉2个;阴虚,而当归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10克;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吴茱萸适量;肝肾血虚,小腹疼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10~15克;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5~10克;气陷不固者,加炒升麻5克;兼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枣仁10克(炒用)。


  【功效】


  肝肾两亏,遗精滑泄,带下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止,妇人阴挺。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肝肾血虚,胎动不安;产后冲任损伤,恶露不止。阴虚滑脱,以致下坠者。


《几种气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法》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ealth.yuduxx.com/ysbj/65021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炎炎夏日不同体质不同凉茶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